借贷是会计中的术语,表明记账的方向。“借”和“借”最初仅用于记录债权债务,并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应该包括所有经济活动资本流动变化的语境,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它的字面意义,变成了一个简单的会计符号,只表明了会计的方向,成为一个特殊的会计术语。因此会计中的借和贷本身是没有具体意义的,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表示会计要素的增加或减少的记账方向。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其结构。
1.借:一般表示资产、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贷:一般表示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费用、成本的减少。
借贷记帐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为记帐准则,以借贷为记帐符号,反映经济业务变化的复式记帐法。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借贷记帐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会计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债权与债务之间的关系,而是逐渐 扩展到了记录财产和物资的增减,计算经营损益的范畴上。
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分别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
(一)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二)收益类账户的结构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类账户以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录在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录在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不存在期末余额。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三)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四)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来源:我爱卡
关于信用卡、贷款的高质量交流社区
相关文章更多
股权质押贷款流程是什么 352 专科可以贷款不 专科贷款有哪些? 1083 融资性担保贷款种类有哪些 903 为什么会有委托贷款 为什么商业银行体系需要最后贷款人 565 下岗人员无息贷款什么条件 下岗工人无息贷款怎么申请 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