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搜一下~
下载APP
信用卡 > 信用卡文化 > 历史

漫谈信用卡发展7:功不可没的MasterCard

来源:我爱卡 小编:董峥 2013/06/26

  漫谈信用卡发展7:功不可没的MasterCard

  整个六十年代,是美国信用卡产业大爆发、大组合的时代。

  1966年,以美国运通卡、Carte Blanche卡和大来卡为主的旅行娱乐卡(T&E cards)和以美国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花旗银行为主的银行卡(Bank cards)开始了之后数十年至今的一场又一场博弈,而这一年标志着信用卡的三种商业模式正式走上了“拳击台”。

  在以美国银行为核心的“特许经营”制开始的同时,另一种封闭式的信用卡系统也悄然出现,首先是花旗银行推出了全封闭式的Everythink卡后,很多银行开始涉足信用卡业务,同时组建了多家封闭式的银行间卡组织。尤其是1966年布法罗、匹兹堡、西雅图等几家银行成立的银行间卡协会(the Inter-bank Card Association),和加州几家银行成立的西部各州银行卡协会(the Western States Bankcard Association),后者开始使用“Master Charge”服务标识发卡。说到这里,读者恐怕知道这个“万事签”后来发展成谁了吧!没错,他就是后来的万事达(MasterCard)国际组织的前身。1967年,后者加入到了银行间卡协会后,协会拥有了7个州286个会员。

可以看到的最早的MasterCharge卡

  1968年开始,两大全国性银行卡网络和三种行业的竞争态势已经极为明显了。众多银行开始选择两大网络的其中之一,而当时两者之间还是相互排斥的。花旗银行携Everythink卡加入了银行间卡协会,后来很多银行也都选择了这个银行间卡协会的封闭模式。特别是到了70年代初期,特许经营模式遭遇到了瓶颈,逐渐被市场所摒弃,这对于银行间卡协会的发展无疑又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

  两大组织建立之初,双方对于会员都制订了限制成为“双重会员”,遭到反垄断诉讼后,于1976年废除了限制双重会员的规定,两个卡组织的会员竞相加入对方组织,大大激发了发卡机构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仅一年时间里,双方的持卡人各自增加了12%,特约商户平均增长了20%,实现了双赢。

  1979年,万事签(Master Charge)更名为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万事达(MasterCard)到1981年,Master Charge的会员数量从1969年的4400家增加到1.2万家。从这个时候起,万事达卡开始了在信用卡方面的纵横捭阖式的全球化扩张。

  到了80年代,美国信用卡市场逐渐达到了饱和状态,万事达卡开始协助银行进入了市场细分的竞争之中,陆续推出了新的产品。特别是在1981年引入了“金卡”计划,将万事达卡的市场打入了高端人群。

  从1991年开始,MasterCard成为国际足联的顶级赞助商,并成功地赞助了几届世界杯和多项国际足联的重要赛事。1992年起,球王贝利作为MasterCard的形象代言人,频频出现在MasterCard在全球各地的推广活动中,将万事达卡、世界杯足球赛与全球球迷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1991年到2006年间的15年里,MasterCard稳稳地占据着国际足联麾下的世界杯、洲际杯等重要的足球赛事顶级赞助商的位置,提供所有卡片支付的相关产品、设备及服务,包括贷记卡、借记卡、ATM及电话卡等服务。

   

   

1998-2006年世界杯万事达卡和卡卡万事达卡

  1987年,万事达协助中国银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国际标准的长城万事达信用卡,揭开了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帷幕。

   

  2001年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和欧鲁卡Europay国际组织在慕尼黑宣布,双方同意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股份制组织,这一合并将使双方的成员机构运营效率更高,而且会更加巩固它们的全球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这次合并顺应了统一和全球化的商业趋势,特别是在支付行业中,仅仅局限在某个地区市场上已经远远不够。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都要求全球性的合作。合并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将从一个会员制的国际组织转变成为一个私有股份制的国际组织MasterCard Incorporated。

  目前,万事达卡2012年其会员约2万个,拥有超过2100多万家商户及ATM机,产品涵盖了信用卡、借记卡、预付费卡等。2006年,万事达国际组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

万事达顶级卡——世界卡

万事达标识变迁 

继续阅读

办卡推荐 更多卡片

更多卡片

贷款推荐更多贷款

更多贷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