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搜一下~
下载APP
资讯 > 头条

回首2018消费金融:谁在阵痛 谁在跃进

发布时间:2019.01.07 作者: youl... 阅读:

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怎样的一年?有消费金融行业从业者认为形势一片大好,自己从年初“笑”到了年末;亦有从业者直言站在了生与死的边缘。  

不同答案的背后,正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平台、银行、信托、保险等市场不同参与者的切身感受。群雄逐鹿,谁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谁的敏感神经被触动了?谁又能在选准路径后厚积薄发?  

image.png

回首:阵痛与“大跃进”  

“2018年是比较友好的一年。”一家规模中等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王桦告诉记者,随着监管靴子的落地,他们终于摆脱了“非正规军”的冲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王桦口中的“监管靴子”,是指2017年12月1日,央行联合原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即“141号文”),要求经营放贷业务的组织和个人,需取得经营放贷业务的资质。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控等核心业务外包。“助贷”业务应回归本源。  

在141号文下发前,现金贷被视为消费金融行业的“火车头”,不少第三方平台与持牌金融机构进行“联合放贷”,并承担着核心风控的角色。2018年,随着141号文逐渐落地并“发威”,这样的“和谐”局面开始不再。  

部分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平台陷入了困境——作为“金主”一方的持牌机构相继压缩资金输入,限制平台放贷能力。  

“行业经历了阵痛期,主要体现在之后监管对资金使用的限制增加了,如地域、年龄、性别限制等,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授信额度相较2017年并未减少太多,但额度使用率却有所下降,比如同样是1亿元的授信,2017年可以充分释放给商户,2018年可能就释放出1000万的消费金融贷款。最终牺牲了用户体验,覆盖度变得很窄。”即科金融COO黄琛对此感受颇深。即科金融旗下有“即分期”产品,主要提供各类线上/线下商户的分期付款服务,专注于医疗领域,目前合作的商户超过5000家。  

黄琛的感触是,2018年整体资金供给面在收缩,银行等机构在很多时候不敢放款;而第三方平台与持牌机构、商户之前打造好的一套模式,几乎被推翻重来。但总的来说,经过又一年的磨合,合规的金融科技公司都能够很好的适应,他们在监管加强后很快就找到新的平衡点,继续“跑起来”。  

王桦透露,141号文之后,包括即科金融在内的多家第三方平台开始谋求转型——金融科技成为合规下的一个准确定位,平台与持牌机构的合作以技术输出和导流为主要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持牌机构,在通过141号文获得更合规、发展空间更大的市场时,也借力金融科技平台的合作开放,开启了消费金融“大跃进”模式。  

其中,以云南信托、外贸信托为代表的多家信托公司持续发力消费金融;保险公司也以“履约险”的形式布局消费金融领域;银行作为消费金融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其快速扩张的信用卡业务进一步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发展。“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则通过增资补血、开辟新的资金渠道等手段,降低杠杆率,确保达到监管要求。”王桦告诉记者,2018年持牌消金公司的一大发展亮点便是行业爆发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增资潮”,在实现合规发展的同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在不遗余力地抢夺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12月至今,已有10余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披露增资消息。目前增资后注册资本最高的是捷信消费金融,达80亿元人民币;增资幅度最大的是招银消费金融,今年4月,招银宣布将注册资本由8.59亿增至28.5932亿元人民币;马上消费金融则由17.9亿元增至40亿元;长银消费金融也拟将注册资本从3.6亿元增至10.5亿元。  

对于持牌机构来说,2018年的“友好”还表现在监管持续释放的一系列利好。“去年监管层发布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指明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也明确了监管对消费金融行业风险可控以及发展质效的关注。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是发展关键期的一场‘及时雨’。”长银消费金融董事长张玉萍告诉记者,政策导向对于消金行业发展是明确利好。与此同时,2018年10月成立的“中国银行(3.570,-0.01,-0.28%)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也对行业健康、有序、规范、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在消费金融牌照的发放上,虽然监管依然比较谨慎,但牌照数量仍在增加。记者注意到,2018年已有两张消费金融牌照获批,分别是金美信消费金融和中信消费金融。  

光环褪去风险潜藏  

“总体来看,在行业层面,经历了监管对P2P、现金贷的整顿,以及打击恶意逃废债的成效,消费金融市场整体逐渐回归有序,整个社会征信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从全面去杠杆、结构性去杠杆到现在向稳杠杆过渡,从资金面上来说也回归更为有序。”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在谈到过去一年发展时,强调回归有序。  

但在市场需求刺激下的“大跃进”式扩张中,消费金融参与者的短板和风险也被逐渐曝出。  

一方面,从营收及利润的角度,持牌消金机构之间依然差距较大。据融360统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最高的为招联消费金融6.04亿元,其次为马上消费金融的3.66亿元,而苏宁消费金融则由盈利转为亏损。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共有5家持牌消金公司收到7张罚单,被罚原因包括存在以贷收费行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另一方面,第三方平台的金融科技实力尚未得到有效验证。“虽然很多平台都号称自己具备金融科技服务或输出能力,但是真正具备这些能力的平台数量极少,甚至阿里、京东的消费信贷产品都很难走出自己的生态圈,金融科技服务的难度可想而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直言,目前大部分玩家的金融科技实力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而在王桦眼中,2018年还需重点关注的风险在于长租公寓领域的“爆仓”,渠道风险的爆发让场景消费褪去最初的光环。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由于业主、租赁公司、及租客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本来合规的‘租房分期’容易被租赁公司利用,成为‘套路贷’,具体表现在,对业主隐瞒信息,保理融资;对租客,利用上下游账期差异,占用沉淀资金;部分‘放贷’机构的‘纵容’等等。”陈嘉宁认为,长租公寓事件的爆发,正是市场尚未成熟的表现。  

与风险并行的是值得期待的市场前景,2019年会有哪些新的发展亮点?包银消费金融产品及IT负责人郑晓斌认为,接下来消金行业会沿着规范化的道路稳步发展,不同参与主体由于资源禀赋、战略选择及执行力等方面的差异,会继续分化,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将进一步加强,客户场景入口的争夺加剧,场景化将成为消金发展的重要趋势。  

王桦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即便现在从监管到机构层面都在强调场景化,但消金后续的发展应该是‘去场景化’。因为真正的风险其实在于C端用户的信用风险,给用户多少钱去买某个物品,只是一个载体,并不能真正体现用户的风险水平。”  

更为谨慎的态度,则是多名消金行业从业者在受访中的一致观点。“需对韩国、台湾之前爆发的卡债危机引以为戒,虽然现在我国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不超过1张,但消费信贷发展水平却在前列。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下降,而短期消费贷款增速大幅上升。2017年1月,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9.9%,至2017年10月已增至40.9%。”一名华北地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何防控多头借贷,并引导消费者合理负债,依然是整个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阅读全文

收起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
凡注明 “我爱卡”来源的作品,媒体和个人进行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我爱卡)。 非“我爱卡”来源的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我爱卡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卡片推荐 更多

换一批

贷款推荐 更多

换一批

我爱卡App

关于信用卡、贷款的高质量交流社区

相关文章更多

柳州银行4项指标不达标 不良贷款率增至3.77% 142 宁夏银行净利降38% 拨备覆盖率116.64%低于监管红线 133 徽商银行重启A股上市 时点微妙背后有何玄机 121 龙江银行捆绑转让6家村镇银行股权 去年前11月仅1家盈利 93 小心,“装修贷”套路有点多 207 部分社区银行陷困境:小贷做不起来 个人业务独脚难支 199 邮储银行: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574 汇丰成为“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首家外资行创始成员 217 银行行业2019年年度策略:防御至上,改善先行 233 广发银行开年便“喜提”300亿 435

卡友还看过的行业资讯 更多

滴滴被罚80.26亿 422 2022年各项社保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 1686 热搜!400多万粉丝私募大V,多次割韭菜 被公诉彻底凉了 589 银行理财薪酬体系想说“弹性”不容易 315 【分享】招商银行半年报 这些信用卡内容 你要了解! 646

最新资讯 更多

普通人会一不小心犯罪么?这三种情况下会 1501 滴滴被罚80.26亿 422 信用卡、借呗、任性贷千万不要逾期,后果真的很严重! 703 银行数字化转型大刀 正在砍向你!!! 389 年负债十万,奇怪吗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