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搜一下~
下载APP
资讯 > 头条

此消彼长、进退之间,银行在为互金接盘?

发布时间:2018.12.05 作者: 阅读:

关于银行,国外喜剧演员鲍勃·霍普曾这样评论,“银行是一旦你能证明自己不需要钱,它就一定会借给你钱的地方”。现在,早不是这样了,无论你是否需要钱,它都在借钱给你。

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共34个月的时间里,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余额新增19.75万亿元,在所有贷款中贡献了49.6%的余额新增。自2015年12月向前追溯,个人贷款余额新增19.75亿元用了76个月的时间,需要从2009年8月开始算起,这段时期,个人贷款在所有贷款新增中的贡献仅为36.8%。

2015年底以来,银行的个人贷款便开始提速。截止2018年11月末,上市平台三季报基本公布完毕。从数据上看,互金平台放贷规模普遍缩水;而银行等持牌机构,依旧增速不减、火力全开。一增一减之间,有一些逻辑需要被厘清。

数据里的信号:此消彼长,进退之间

就上市互金平台看,2017年下半年是放款量的高峰期,受141号文影响,2018年1季度放款规模急剧缩水,2季度略有回升,3季度再次下滑。

问题来了,4家平台放贷能力的缩水,究竟是战略层面的主动为之,还是资金受限后的无奈选择呢?

4家代表性平台中,宜人贷和拍拍贷为典型的P2P平台,乐信旗下有桔子理财,受P2P爆雷潮影响,出借人外逃,资金受限,放贷能力被动缩水的成分更多。而趣店主要依赖机构资金,放贷能力的下滑,或与支付宝合约到期有关,即获客能力制约了放贷能力。季报显示,2018年3季度,趣店新增活跃借款人58.07万人,与2017年2季度相比,降幅为66.6%。

可见,上市平台放贷能力的大幅缩水,资金渠道受限是主要原因。这个结论,还可从贷款超市简普科技(融360)披露的数据得到佐证。

从季度贷款撮合量看,2017年4季度为阶段性高点,撮合贷款3250万笔,受141号文影响,2018年1季度骤降至1210万笔,之后稳步回升,3季度撮合贷款2820万笔,已与去年同期持平。

作为业内头部贷款导流平台,简普科技的数据基本反映行业走势。从简普科技的数据看,3季度消费金融行业放贷仍然是环比回升的。
既然行业层面放款规模继续复苏,那么头部平台3季度大幅缩水留下的窟窿,谁给补上了?

不缺钱的持牌机构。

从简普科技的数据看,季度贷款推荐量波动起伏,但季度信用卡撮合量一直稳步提升,单季信用卡推荐量从2017Q1的30万张增至2018Q3的200万张。从行业角度看,截止2018年3季度末,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6.59亿张,环比增长2100万张,2017年以来,季度增长保持在2000万张以上。

信用卡发行量仍在稳步提升,表明银行发力消费金融的热情不减。正是以银行为代表的持牌机构,不缺钱、又迫切进行零售转型,填上了互金巨头“退出”后的窟窿。

从数据上看,2016年以来,金融机构个人贷款(图表中的住户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全部贷款增速。进入2018年,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增速后来居上,超越中长期贷款(房贷、车贷为主)成为银行个贷增长的火车头。

此消彼长,进退之间,持牌机构在消费金融行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而对互金平台而言,无论互金平台是战略层面的自主调整还是资金层面的被迫收缩战线,市场份额正拱手让予持牌机构。

持牌机构,会不会成为接盘侠?

在信贷市场中做后来者,既有可能是摘果子,也可能成为接盘侠,关键就看接到手里的信贷资产,究竟是果子还是烫手山芋?

我们先从消费金融行业的大发展说起。凡事均有两面。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大发展,从正面看,是普惠金融的进步,应当鼓励;从反面看,则有鼓励低收入群体举债之嫌,稍有不慎,便会带来偿债危机。

上市平台51信用卡曾披露逾期90天以上借款人的画像,在非信用卡持卡人项下, 32.6%的逾期借款人年龄在18-24岁之间,61.6%的人为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这个画像,在我们预期之内,高中学历的年轻人,本来就是高风险人群。问题是,在行业大跃进式发展过程中,这类借款人,已然成为不少平台的主流客群。

信用卡持卡人,信用状况会更好吗?在信用卡发卡量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这个结论,也越来越不靠谱。

在2018年半年报中,51信用卡披露了信用卡持卡群体的贷款不良率(逾期90天以上)情况。2017年3季度向信用卡持卡人发放的贷款中,截止2018年6月末,M3+逾期率已经超过10%,且仍在上升通道中。

向信用卡持卡人发放贷款M3+逾期率情况

随着银行等持牌机构大举推动零售转型,为了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业务重心从鼓励不需要借钱的人借钱,开始转向给需要借钱的人贷款。于前者,典型的例子是拼命向按时还款的优质持卡人营销账单分期,成功率低;于后者,则是主动提高活跃账单分期群体的额度,放款规模快速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客户风险属性不断提升。

同时,随着持牌机构越来越倚重互联网平台获取用户,持牌机构与互金平台的客户重叠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P2P爆雷潮后,互金平台被迫抽贷的时候,银行携海量资金入局,颇有些白衣骑士的味道。那些同时在数十家平台间拆借走钢丝的借款人,在持牌机构的大举布局中看到了希望,迎来了喘息之机。

一则传闻曾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真假难辨。

说的是一个借款者同时在20多家平台借钱周转,受P2P爆雷影响,几家平台抽贷,借款人资金链断裂,进了黑名单,去其他平台申贷普遍被拒,存量平台也开始抽贷。眼看陷入危机的时候,一家银行主动向该借款人营销信用卡,核批了几万额度,帮助借款人顺利度过危机。

这个案例中,银行接手的显然是烫手山芋。由于互金行业还不存在行业层面的黑名单共享数据库(机构层面有一些黑名单共享的尝试,如苏宁金融基于区块链的黑名单共享平台),这种现象不会少见。

如此下去,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似乎不可持续。

前景展望

不过,经济运转的一个悖论在于,所有那些看上去不可持续的事情,往往会持续很久。就如房价的走势,2007年前后便有人唱空,一直到2017年,才真正有了下行的迹象,期间,无数专家被打脸。

如何判断危机是否临近呢?英国前央行行长默文·金在《金融炼金术的终结》一书中曾提到,“在人们关于自身终生收入的预估得到修正之后,这就如同真相大白于天下,会导致资产价格出现突发的大规模变动,通常会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先兆”。

某种程度上,消费金融的大发展,便始于年轻人对未来自身收入增长的乐观预期。但我们不可能指望低收入的年轻人一直扮演“消费金融发展驱动力”的角色,贷款消费的消费者如同逆风骑行的赛车手一般,总有骑不动的一天。

有一天,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收入增长没有那么乐观时,会修正自身的行为模型,届时,贷款消费的意愿大幅下降,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会迎来实质性拐点。

来源:钛媒体APP

点击阅读全文

收起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
凡注明 “我爱卡”来源的作品,媒体和个人进行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我爱卡)。 非“我爱卡”来源的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我爱卡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卡片推荐 更多

换一批

贷款推荐 更多

换一批

我爱卡App

关于信用卡、贷款的高质量交流社区

卡友还看过的行业资讯 更多

滴滴被罚80.26亿 470 2022年各项社保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 1697 热搜!400多万粉丝私募大V,多次割韭菜 被公诉彻底凉了 629 银行理财薪酬体系想说“弹性”不容易 327 【分享】招商银行半年报 这些信用卡内容 你要了解! 705

最新资讯 更多

匿名支付、数字货币与消费者隐私货币化 892 个人征信报告惊现侮辱性词语 晋商消费金融谁给你的金箍棒? 2425 持卡人须知!2021年信用卡逾期规则四大变化 4011 最高法:严惩“薅羊毛”等网络灰黑产业及不诚信行为 1803 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几个常见问题! 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