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搜一下~
下载APP
资讯 > 头条

专访创始人孙海涛:51信用卡的成长与阵痛

发布时间:2018.07.24 作者: 阅读:

屏幕快照 2018-07-23 下午2.04.48.png
51信用卡创始人、CEO

孙海涛是个连续创业者,在51信用卡之前,他有过两次互联网创业经验。虽然在杭州本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过都不算成功。

“第一家公司退出后拿到了几百万,我没有买房,都投入到了第二家公司,到了2011年底,只剩下60万,还有4张信用卡。”在上市前夕,在杭州51信用卡总部,孙海涛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坊间流传说我和太太有10多张信用卡,其实是夸张的。”

2012年初,在看到自身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空间后,孙海涛拉了4个人在酒店闭关一个月做出了51信用卡管家,通过授权提供账单管理服务。

六年过去了,乘着互联网金融的风口,51信用卡从最初的账单管理工具发展到综合互联网金融产品,并于7月13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收盘报在9.1港元/股,涨7.06%。截至雷锋网发稿日,收盘价为8.47港元/股,市值100.54亿。

成长

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收益总额0.90亿元、5.71亿元、22.69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402.9%,对应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0.53亿元、7.44亿元。可见,51信用卡也曾度过较长一段筚路蓝缕的阶段,主要问题是盈利模式不清晰,而这也是工具类产品的通病。

初期推出的账单管理、信用卡优惠等服务并不能获得收益,直到2014年与银行合作推出了在线办卡业务,通过为银行引流找到了一个流量变现的方法。“当时办卡一天能做到营收30万,终于让我有种能活下来的感觉”,但只是能活也还不够。办卡的收入归属于招股书中的“信用卡科技服务费”,虽然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1.4亿,但还不足以支撑公司盈利规模的迅速扩张。 

转机是从做网络借贷撮合开始的。孙海涛表示,“业务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是从我们准备依据信用卡账单数据为用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开始,但刚开始我们也没有抱有很大的期望。”最开始他们通过与外部互金公司、金融机构合作,最早的案例可以追溯到2014年初与宜信共同推出的“瞬时贷”,但与外合作涉及对接,开发慢且可控性不高,又意识到这一市场成长空间巨大,于是从2014年开始搭建金融和风控团队,2015年5月上线了“51人品”这一网络借贷撮合平台。

51信用卡总共进行了六轮融资,涉足撮合贷款业务的节点,正值他们A+轮融资结束不久,在为B轮融资而奔波。在孙海涛的述说中,A轮比较艰难,B轮融资时,增长和商业模式发展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次投资方中有京东与小米,“本来我是觉得两个有一个就可以了,结果两个都要投,快到了不让投得罪人的地步。”孙海涛笑道。

同期,51信用卡也打破了一个固有印象,即信用卡的用户都是贷款用户,记账的用户才是投资的目标人群。孙海涛解释说,信用卡用户有的会分期,但也有一部分每个月都能足额还款,说明他们资金充足,将贷款标的匹配到投资服务后,一部分人就能直接确定投资。

由此,投资与借贷业务开始循环,资金与资产端形成闭环,业务增长也很快。据称,2016年做到100亿贷款额撮合,2017年达到300多亿。如今,在线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已成为了51信用卡最重要的盈利板块,总收益占比从2015年18.67%,到2016年的67.28%,再提升到2017年的71.73%。

还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将目光投注到更广泛、荒莽的无卡人群的线上借贷撮合市场。51信用卡则深耕信用卡客群,2018年第一季度, 服务信用卡人群的贷款撮合产品金额占比约95%。这是他们的优势——信用数据全面、风控有保障,同时也是劣势——信用卡客群是银行的目标客户,银行更有资金成本优势。所以另一边,他们在2016年收购了给你花平台,从而进一步将用户群扩展至无卡人群。

阵痛

当前,P2P监管加严,另一边,由于中美贸易战对整体二级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A股和港股市场持续低迷,不论上市是否成功,公司都面临着极高的关注度和压力。

“从这次上市潮中部分公司的定价、破发就能看出,过去数年货币带来的杠杆利润带来了市场的繁荣,导致一级市场估值虚高,远超二级市场。”孙海涛表示。

“我们本来想多募集点,但现在市场很差,这个月可能是最差的时候,也有一些破发的情况,所以我们的定价比较谨慎,给IPO投资人更多的升值空间。”此前相关文件披露显示,51信用卡发售价格在8.5至11.5港元之间。最终发行价定为8.5港元/股,前几日持续增长,最高价9.55港元/股,而近两日开始回落,在发行价左右波动。

问到上市的感受,孙海涛用了“疲惫”二字形容,“受大环境的影响,从市值和投资预期方面来说,互金行业走到了最低谷。这次上市也没有特别激动的感觉,只是阶段性任务完成了。”

对于互金行业来说,公司上市添上了光环,并增强了公信力。但对于他们来说,那根“弦”依然绷得紧紧的。短期的股价波动不是问题,重点在于监管加严,网贷备案政策迟迟未落地,以及收入较多依赖金融信贷业务,即线上撮合贷款服务费。51信用卡也是如此。

首先是政策,网贷备案期限延后,一些拟上市公司因未能完成合规要求而被拦在门外,而合规问题也是在港上市的难点,51信用卡在上市过程也曾面临阻碍。

再看51信用卡的未来发展。第一,该公司计划进一步推进科技输出战略——将获客、技术能力输出给中小银行,比如扩大和银行合作发行联名卡的业务,来增加新的盈利模式。

第二,在线上流量居高难下的情况下,虽然51信用卡有一定流量——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51信用卡所有产品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8100万人,但比之互联网公司和巨头又有点相形见绌,因此他们的思路是深挖单个用户价值,提高用户黏度。

据介绍,51信用卡在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以信用卡办卡业务来说,与大银行合作,做的是一锤子买卖,即用户办卡后的行为与51信用卡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他们通过与中小银行的合作联名信用卡,在未来3~5年,单个用户的分成可以远超普通的办卡导流收入。

第三,孙海涛提到了管理问题。第一次重大的危机发生在2016年,据透露当年公司遭遇过一次合伙人的离职风波,而导火线是由于一次组织权力变动。现在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也是从当年开始建立的。

之后,随着公司的不断扩张,筹备上市前夕,“也发现了部分管理上的问题”,比如业务协同能力,“当一个业务的转换率在下降的时候,另一边还使劲投放,导致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早期,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产品经理,不怎么管事,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意识到没有办法避开CEO的责任,建团队、建立相互信任。”在与雷锋网两个小时的对话中,孙海涛对于公司投融资关系、业务发展脉络与规划,颇为开诚布公。还有更多投融资、上市的细节,将在新书#沸腾新十年#中披露,敬请关注。


来源:雷锋网

点击阅读全文

收起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
凡注明 “我爱卡”来源的作品,媒体和个人进行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我爱卡)。 非“我爱卡”来源的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我爱卡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卡片推荐 更多

换一批

贷款推荐 更多

换一批

我爱卡App

关于信用卡、贷款的高质量交流社区

卡友还看过的行业资讯 更多

滴滴被罚80.26亿 463 2022年各项社保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 1695 热搜!400多万粉丝私募大V,多次割韭菜 被公诉彻底凉了 622 银行理财薪酬体系想说“弹性”不容易 326 【分享】招商银行半年报 这些信用卡内容 你要了解! 697

最新资讯 更多

快手极速版邀请码是多少?快手极速版邀请码填写方法 19089 信用卡逾期被起诉,持卡人不出庭应诉,会有什么后果? 13621 我国储蓄率全球第一,信用卡逾期却超900亿,今官方数据来了 1270 滴滴被罚80.26亿 463 这几类卡销掉更好,留着只会占用额度 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