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搜一下~
下载APP
资讯 > 头条

刚刚买房就接到装修公司电话,购房者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发布时间:2020.06.05 作者: 陈月芹 阅读:

6月3日,王生的手机震动起来,接起来后,电话那头传来北京某房地产项目的推介广告。挂掉电话继续工作,十几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这次呼入的是另一个号码,但推荐的是同一个项目。

王生并没有在该房企项目留下过任何个人信息,但五一期间,他在北京平谷区看过另外一个项目,在售楼处登记了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

那么问题来了,前一个项目是如何获得他的手机号的?
3dc107916c2545e18122b7805954ce4e.jpeg

和王生有过相同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在一个楼盘售楼处留下手机号后,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项目的销售打来电话,甚至在半夜12点也会接到楼盘推销电话。

在重庆有4年房地产销售经验的温晓透露,这一过程或涉及个人信息倒卖行为。一个自然访客到案场,置业顾问、销售经理、销售内勤等人都有机会获取全部客户信息,但客户信息在哪个环节泄露,房企内部也难以鉴定。

其实,不仅是售楼处会泄露客户信息,物业公司、互联网企业甚至银行机构、房管局都有可能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刚刚买房就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甚至刚入住就会接到中介询问是否卖房的电话。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泄露渠道更为多元化,浏览网页的时候不小心点击了广告,在电商平台查看楼盘信息,看短视频点赞,观看直播打赏,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使个人信息泄露。

这一问题不仅让购房者、业主郁闷,甚至开发商对此也十分头疼,背后的灰色产业链长、范围广、涉及人员多,暴露出了包括房地产等行业在内的信息管理漏洞。

信息如何泄露

在温晓看来,电话call客作为传统房地产营销拓客手段,虽然方法很笨,但目前依然是多数房企最为重要的销售方式。对于房地产销售来说, 一份活的、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名单能让成交立竿见影。

温晓介绍,不同标签的客户名单,效果不同,获取的代价也不一样。他所在项目的销售从快消行业以0.1元/条价格买到一本通讯名单,但打了近5个月的电话,没有一单成交。

而温晓本人从一名老销售处拿到的堪称“准客户”的通讯录,能准确定位到该客户的购买力、意向产品、刚需还是改善等信息。但这类名单价格不菲,通常每一个电话号码的价格是3-5元。

近期有渠道公司联系温晓和同事,希望购买客户名单,开价是0.5元-1元/条,“这算是行业内比较正常的价格。”温晓称之为一分钱一分货。“互联网+”时代,买卖名单、明码标价的行为在房地产销售行业并不是秘密。

当注册用户在房地产电商网站浏览项目信息,或个人到访售楼处并留了电话,就被贴上与“房子”相关的标签,价值翻升数十倍。这些带有标签的信息,最终会被打印出来,拿在房地产销售手中。

项目销售方还与通信运营商合作,截流打入竞争楼盘的电话,或获得重点片区的电话,通过运营商的大数据对话费进行分级,高端产品则瞄准高额话费的群体。

一位Top3房企华北区域营销总告诉经济观察报,案场泄露客户信息较多是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自然到访的客户,在前台留下姓名、手机、身份证号等信息,接待的置业顾问、销售经理、项目高管会接触到访客信息。

对于置业顾问而言,客户信息意味着业绩,与成交获得的佣金相比,贩卖客户信息获得的收入并不多。房地产行业泄露客户信息的案例多发生在销售秘书、后勤等环节。

该营销总表示,销售人员离职后,会带走一批客户资源,可能转手卖给其他项目或渠道公司,这就是销售的个人或小团体行为了。

6月2日,一位自称在深圳从事5年房地产销售、现在打算转行的人士在部分QQ群叫卖出售客户信息:“大量客户数据,保证活(的电话)号,打包出售。”5万条姓名+手机号信息开价5000元。

这位销售人员还表示,这份名单是近5年来有购房需求或者已经入手房产的人,可能到了置换房产的时机,且有购买力,一条0.1元不过分。他长期对接其他置业顾问,可以持续提供客户信息数据。

温晓还透露,许多中介和渠道还通过物业公司购买业主名单,另外很多销售还会把客户信息卖给装修、家电等公司等。

经手不动产登记等信息的部门也可能是信息泄露的源头之一。东部某城市住建系统一位人士透露,此前房管局曾发现有负责录入信息的临时工和中介勾结,出售购房者信息。中介再次倒卖时被有关人员发现,随后该临时工被判刑坐牢,后来房管局内部管理更加严格了。

温晓介绍,为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每次call客会将客户分为A、B、C、D四类,A类为肯定来,需确定上门时间;B类为有时间就来,不确定时间客户;C类为兴趣不高,但可继续培养客户,D类直接挂断型,这类客户信息一般会被打包卖给其他项目。

一个月内,还会对原来的A、B、C三类客户再次进行筛选。

互联网拓客

“在电商平台浏览项目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点击,一旦点进去,后台就会抓取你的手机号。”6月3日,在环京地区一房地产项目售楼处,销售负责人李栋告诉经济观察报,在信息时代,拿到一个意向客户的手机号并不难。

李栋介绍,不同以往房地产项目在电商或社交平台做广告单纯为了展示,近年房地产项目公司在与网络平台签订投放广告的时候,通常会要求平台授权查看或提供“目标客户”包括手机号在内的个人信息。

无论是浏览新闻网站不小心点开项目广告,还是计划买房在电商平台查看项目;无论是为朋友圈广告和短视频广告点赞,还是为直播卖货打赏,个人信息都会围绕项目广告形成一个大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信息包括个人联系方式,甚至居住、工作、收入等信息。

李栋说,个人信息泄露的程度与授权相关,在电脑网站上浏览,如果是注册账户,抓取的是注册手机号。在手机APP上,主要看手机对APP的授权范围,“位置、手机号等一旦授权,就会自动发给项目,有的甚至还可以直接给用户发短信。”

一位买卖名单的大数据公司人员秦骁告诉经济观察报,其通过搜索“地产”“置业投资”等关键词加入全国各大地产销售QQ群,不定时群发出售数据的消息。

秦骁透露,他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客户只需要提供Http网址,如项目在房天下、安居客、贝壳等网站上的网址,他便能抓取所有浏览过该网址的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性别、所在地区等。

秦骁提供了两种“产品套餐”,一是全国范围内浏览过该网址的个人信息,付款后提供一个仅有姓名+手机号码两个门类信息的Excel表格;二是指定年龄、地区、性别的信息,地区能精准到分区,且能提供无限量的关键词,如“养老”“叠拼”,只要在百度等搜索了这些关键词的人,他们的个人信息都能被平台抓取。

技术原理不难,秦骁透露,公司和通信公司合作,由运营商提供信息分类和来源。“指定类产品”将通过暗码传输,即公司开发的“作息平台”,客户在平台上点击自动拨号,接通后再问取意向客户手机后4位数字,随后可以直接打电话长期联系或添加微信等,“这就看置业顾问的本事了”。

两种“产品套餐”价格相差一倍,全国范围信息1.8元/条,指定地区信息3.7元/条,1000条起卖,不提供免费测试,不讲价。如何长期合作,5万条以上指定信息最低价2.5元/条。

“除了人工成本,还要给运营商钱,这个是大头。”秦骁直言,目前仅和三大运营商中的一家合作,所有客户信息均为该运营商号码,如果需要其他两家运营商的合作,他可以帮介绍。

信息管理“暗角”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仅在购房领域,个人信息便在多个环节被多次买卖,明码标价,已不是行业秘密。

为了规范管理客户信息,很多开发商加入数字化销售管理系统,将房地产认购、小定、大定、签约、按揭、尾款、抵押、入住等等过程流程化。数字化系统改变了手写客户信息的方式,形成一套半封闭数据管理系统,最大限度降低客户信息泄露可能。

“如果客户直接到售楼处,资料在开发商手里,一般不会外泄。”上述营销负责人透露,置业顾问、销售经理、项目总都有权限看到客户登记信息,如果个人动了倒卖信息的歪念头,内部也很难管理。

“有客户买房后,很快有装修公司打电话推销,就怀疑是项目卖了他们的信息,我们也很头疼。”该营销负责人表示,即使项目卖完了,后续开发其他项目,老客户也能转化为新客户,卖给同行的可能性非常小。

该营销负责人表示,不排除有销售人员离职后倒卖信息,尽管入职前签订保密协议,但一般信息泄露很难找出源头。另外,离职人员会带走一批客户资源,即便泄露,企业也无法继续追究。

除了案场内部,项目会和房天下、安居客、贝壳等渠道公司合作,此类第三方平台会有自己的数据库,渠道人员在后台都能拿到客户注册的信息。另一种方式是,项目在网络平台发布广告,有针对线上截客的套餐。

“这是和开发商之间正常的供需”,该营销负责人补充,在推广层面,一个项目处于强销期,需要大批量上门客户,这时开发商会和网络、搜索平台合作。客户搜索关键词首选是自家项目;点进去后,手机号码等信息也被抓取,这是行业内的正常操作。

浏览总价1000万元房子的客户,说明他有可能是这个级别房源的准业主,这个消费能力将他划入高净资产人群类别,还有可能把信息提供给豪车4S店等领域。“你家底有多少,他们都能估算出来。”该营销负责人透露。

作为地产销售的下游产业,装修行业与信息买卖的关联度也很高。一位互联网装修监理公司CEO告诉经济观察报,装修公司对如何买卖信息更为精通,如和开发商内部人员合作,或从物业公司拿到业主名单,或直接从不动产登记、网签备案等相关部门购买客户信息。

该CEO透露,从其他渠道购买客户信息同时,他们在防范客户信息泄露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一是隔离,装修师傅只能看到自己的客户,只有少数高管有权限看全部信息;二是技术人员可以接触到客户信息,但技术人员跟行业距离较远,没有变现的通道;第三将客服人员设置在外地,比如京津冀区域的客服在南方。

“人多且杂,你没法100%监控每一个销售人员。”上述营销负责人直言,购房环节的信息泄露十分普遍,这是信息管理上的“暗角”,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条文法规进行约束,且拿出实据揪出“内鬼”的难度很大

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阅读全文

收起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
凡注明 “我爱卡”来源的作品,媒体和个人进行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我爱卡)。 非“我爱卡”来源的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我爱卡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卡片推荐 更多

换一批

贷款推荐 更多

换一批

我爱卡App

关于信用卡、贷款的高质量交流社区

相关文章更多

六大行薪酬比较:交行34万最高,工行29万,农行27万最“穷”? 340 涉案金额14亿元!电诈团伙利用第四方支付洗钱! 322 首批移动金融App实名备案名单发布 包括19家银行、4家支付机构 174 6月6日开领!北京宣布发放122亿元消费券 152 空降党委书记!民生银行变阵! 409 余额宝收益率不敌银行1年定期!网友:已将大部分钱转移 649 贵州茅台总市值逼近18000亿元 超越工商银行居两市首位 223 银行柜台为什么不全开,非让客户排队?看完就明白其中“道理” 995 今年首例!建设银行因乱收费领85万元罚单 345 美国GDP或损失15.7万亿美元!10年内再难恢复 312

卡友还看过的行业资讯 更多

滴滴被罚80.26亿 411 2022年各项社保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 1675 热搜!400多万粉丝私募大V,多次割韭菜 被公诉彻底凉了 581 银行理财薪酬体系想说“弹性”不容易 311 【分享】招商银行半年报 这些信用卡内容 你要了解! 634

最新资讯 更多

热搜!400多万粉丝私募大V,多次割韭菜 被公诉彻底凉了 581 这六种信用卡逾期处理方式,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1626 完美账单为信用卡提额“加速”,这样做包你满意 1306 又一则套路贷自杀案例 4171 2022年各项社保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 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