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安全三大骗局,提高安全认识是关键

来源:我爱卡 发布时间:2015-09-06

导读:

    移动支付正在逐渐成为当下年轻群体使用最为频繁的支付途径,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日益凸显。根据日前发布的《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中指出我国约83%网民的网上支付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其中随意链接公共免费WiFi的比例高达80.21%;支付时不仔细辨认支付页面网址在被调查者中占比接近35%……,这一组数据充分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目前用户对于支付安全的认识严重不足。

  许多用户由于对安全认识的不足,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例如近期一款宣称可以利用“通过支付宝漏洞来赚钱”的钓鱼软件就让许多消费者吃了大亏。当然这除了用户自身的问题外,如此猖獗的欺诈行为,和五花八门的手段也说明在移动支付安全领域的监管和防范力度不够。但我们仅从消费者的层面来看问题,加强自身警惕性才是避免损失的有效手段,以下是移动支付中经常会被不法分子利用,盗取消费者信息的手段,需要大家时刻警惕。

  1公共WiFi不可轻言支付

  如今许多地方都提供公共WiFi,本意是为大家带来便捷,但这却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在连接公共WiFi的过程中,不法分子完全可以通过特殊的软件和设备,访问、监听你的数据,如果在此时支付,不法分子将轻易获得你的密码和个人信息,从而达到窃取钱财的目的。所以在使用公共WiFi时,应更加警惕。

  2.警惕病毒二维码的侵袭

    二维码支付现在几乎随处可见,也成为不少商家打折优惠的手段之一。但这其中也存在着许多消费者应该小心的隐患。由于二维码伪造起来十分简单,所以,大量含有病毒或者木马的二维码将通过侵入手机获你的信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手机用户要有安全意识,不要轻易扫不明来源的可疑二维码。

  3.小心短信链接骗局

  短信诈骗已经不能算作一种新鲜的欺诈手段了,但依然有许多人被欺骗。例如打着银行、运营商等“官方”旗号的欺诈短短,以中奖、系统维护等借口骗用户点开链接,来盗取用户信息。这类短信冠冕堂皇的理由也需要用户时刻小心,辨别真伪。

  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人民日报提出了九点安全做法,最后可以供大家作为参考:

交通银行交通银行 中信银行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光大银行 兴业银行兴业银行

招商银行招商银行 农业银行农业银行
更多

热门信用卡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