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必被欺:信用卡提额骗局的必然规律

来源:我爱卡 发布时间:2015-04-20

导读:无论怎样提醒,都会有持卡人在诱惑面前不顾风险。因此只有遏制自己的贪婪,对不切实际的回报放弃幻想,才能避免被骗。

 

 

无论怎样提醒,都会有持卡人在诱惑面前不顾风险。因此只有遏制自己的贪婪,对不切实际的回报放弃幻想,才能避免被骗。

  (我爱卡 阙星文)“深夜短短一小时,信用卡就被盗刷9笔,共计38400元不翼而飞。”近来,在网上搜索“信用卡”,类似的新闻可谓是铺天盖地。与之相伴的,还有银行、公安机关苦口婆心的劝告与提醒:“提高信用额度”是骗局,客户必须加倍小心。

  然而,无论怎样提醒,类似的案件仍然频发不止,而且愈演愈烈。诈骗金额越来越大,案情也越来越让人吃惊:不管信用卡在不在身边,密码是否泄露,骗子都能轻易得手,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银行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了?还是骗子变聪明了?还是,我们变傻了?

  仔细了解案情,不难发现,骗子并没有高明到像电影中那样“黑掉”银行系统。大多数案件中,骗子都是通过现成的密码、验证码实施作案。而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往往是由受害人自己提供的。

  持卡人的智商显然不会变低,关键就在一个字:贪。对于信用卡信息的重要性,恐怕没有一个持卡人会不当回事儿。电话诈骗的手段也早已为大家所熟悉,谁也不会接几个电话就被轻易忽悠。

  然而,正所谓“利令智昏”。当面对“提高信用额度”的诱惑,很多人的防线崩溃了。账号、密码、验证码……即便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吐露的信息信息,全盘托出。甚至还有人直接把卡片交给别人“运作”。于是,绝大多数骗局就有了共同的特点:悲惨的结局,并不复杂的案情,以及简单的原因——贪婪。

  以本文开头的骗局为例。通过调查,警方了解到,该骗局首先是客户接到银行人员的电话,告知要“提高信用卡额度”,而打来的电话通过某种软件可设置成任意号码,让客户疏于防范。接下来,对方会向客户索要收到的“动态验证码”,一旦告知,对方便利用动态码更改客户信息,使信用卡“失控”,骗子便能任意支配盗刷信用卡。

  事实上,针对上述骗局,各家银行早就向信用卡用户发送过提醒消息:银行不会主动联系信用卡客户提额。银行还向持卡人说明,切勿将卡片卡号、密码、卡片背面签名栏最后三位数、动态验证码等告知所谓的“客服人员”、“银行工作人员”或提交不明网站等。此外,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应该第一时间拨打服务热线,通过人工服务进行挂失处理。使用信用卡时要掌握几个原则,比如不给他人使用自己的信用卡,注意是否为钓鱼网站,注意保护卡片信息(包括密码、卡号、三位码)等,如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求证,发现上当受骗及时报警。

  不过,正如上述案情,无论银行怎样提醒,都会有持卡人在诱惑面前不顾风险。因此只有遏制自己的贪婪,对不切实际的回报放弃幻想,才能避免被骗。

交通银行交通银行 中信银行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光大银行 兴业银行兴业银行

招商银行招商银行 农业银行农业银行
更多

热门信用卡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