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本州线 再赏富士山
来源:苡人
小编:我爱卡
2006/09/28
11月11日,我国发布了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次日,在指定大商场的专柜上增加了五个可爱的福娃。看着人们争相抢购的情景,刚刚从日本旅游归来的我在想,2008年的北京将变成什么样呢?提起本次秋游日本,要追溯到5年前。
2000年10月,国旅、中旅和中青旅首发了日本本州线的旅游,当时参团每人要支付16 000多元,相当于12天欧洲游的费用。现在,这条线路已成为首次去日本旅游的人常选的线路,它在短短的6天行程中安排了大阪、京都和东京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以及体验新干线、亲临富士山和乐游迪士尼,而费用已降到6500元左右。因此,我决定利用短暂的休假陪亲朋好友再游本州线。在这次重走常规线的过程中,我不仅体验了旅游的乐趣,同时也感受了城市的变化与发展,以及服务给游客带来的对一个国家、城市的深刻印象。 大阪城的变化第一天抵大阪后,我们被安排在机场附近的饭店。虽然只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标间,但接待的热情、居所的清洁和“和食”的标准却一点未变。次日晨我们就前往大阪城了。
走近大阪城,我发现了很多变化:一是在城周边新增了贩卖纪念品和餐食等服务场所,这些场所的小建筑与景点配置得相得益彰,并未改变古迹环境的整体风貌;二是由于正逢秋季,大阪市在古城下举办了菊展,在排列整齐的菊花装点下古城更具魅力;三是因周末游人较多,较之5年前增加了一些人气,但并不喧嚣。 大阪逛街所见参观古城后常规安排是游览商业街心斋桥。与我印象中的心斋桥相比,好像有些店铺变了,装修自然也改变了,比以前更热闹了。很巧的是,赶上了一家公司店庆,店庆形式是由请来的传统贺庆演出人员着传统和服,在木棍的敲击点下缓缓前行,进入商场后引领人高声致辞,然后由舞姬向众人发放小纪念品。这样的庆贺群体类似我们春节的舞狮队。让我惊奇的是,舞姬所穿的木屐好像两只硕大的黑木板凳,每走一步都要非常小心翼翼地抬腿落脚,短短的一段路要走上十几分钟,但游客们却很愿意驻足。 重游金阁寺当我再次接近金阁寺时,车流的密集和停车场车辆的增多让我吃惊不小。5年前第一次游览时那种寂静古寺的感觉没有了,不知道接下来再见金阁寺时能否重新体验那种眼睛一亮的感觉。
随着人流,我们渐渐接近了金阁寺。隔岸相望,虽然身边多了众多的游人,但被良好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景色依旧,我深感庆幸,赶紧抓拍了几张照片。再随人流前行,后园清净的枫林成了游人休憩场所,祈福殿前新增了几台形似自助售货机的设备,亲身体验才发现,原来是类似我们寺庙的签筒,想求签的人只要投入100日元,机器就会随机送出一个签。求签人会把此签带走或绑在门口的树上,以求得神的保佑。 雨中大涌谷大涌谷是一个火山容貌景点,比起5年前它的变化最大。山下的芦之湖建起了直通火山的缆车,山上的停车场扩建了。由于有了缆车站,商厅也增多并且扩建了。除了仍保留的被称作“黑玉子”的火山长寿鸡蛋外,还增加了仅在一个店的专柜售卖的芥末冰激凌蛋筒。
日本人用餐时生鱼片、拌米饭等都离不开芥末,没想到还把冰激凌制作成了芥末口味,可惜我们到达这里时芥末冰激凌已经卖完了,没有品尝到这个特殊冷饮,不知味道如何。我看到来这里旅游的人都在踊跃地购买黑鸡蛋,打着雨伞边剥蛋皮边趁热吃蛋。按照这里的说法,吃1个蛋增寿7年,2个则翻番,但3个就无效了,这正好符合了人体营养的需求,还提示了大家做人不能太贪心了,凡事都要适可而止。雨中的大涌谷其实更有特色,时隐时现的山景拍出来更有火山的味道。 富士山插曲想起5年前在富士山五合目拍的照片,没有人认为那是富士山,只好戏称之为“大青山”了。也许是天阴,也许是云的包围,我们没有见到印象中的雪顶富士山。当时,我以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富士山顶的雪已被融化了。然而,这次我幸运地赶上了天公作美,在晴朗的天空下,我们团的人都意外地观赏到了富士山真貌。一般旅行社的行程安排是远眺富士山。这次团里的外地游客认为如果没有亲临富士山就等于没来日本,很想登山一游。导游同意了他们的要求,每人因此需追加费用3000日元,但前提是天气允许,因富士山常年被云层笼罩,很难真正露面。天随人愿,用过早餐后,眼看着本来被雾气遮盖的街景逐渐明朗起来,我们按计划向东京方向出发,不久我们见到了蓝天白云下的富士山,全车人都激动起来,要求直上富士山,并且请司机把车开得慢一点,有拍照的,有录象的,很是热闹。车行至富士山路口,司机拿出一盘录像带请导游为大家播放。录像带是介绍富士山形成历史的专题片,片尾部分是环保的内容。正如片子中介绍的那样,我上山后仔细观察,这里果然没有垃圾桶。为了保护环境,游人如有垃圾要自行带走处理。大家也都很自觉地遵守了这一规定。
在日本的全程旅游中,只在富士山停车场下车时,有商店的人向每位游客发票,但这张票是用来在指定的店内专柜领取小纪念品的。这种做法比起进店购物打折更让游客感动。 迪士尼的热情第一次游东京迪士尼意犹未尽,这次再游迪士尼仍是快乐多多。首先,从进门开始,工作人员的着装都是根据角色设计的,园中活动着很多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如米老鼠或小矮人。他们摆出各种有趣的姿势与游人合影,很热情地带着小朋友们做游戏。其次,这里的工作人员使人充分感受到热情和活力,环游火车的司机一天不知要绕多少圈,但遇到游人总是热情地挥手致意。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如果你请他帮忙指路或拍照,他都会很认真、很热情地为你服务。还有晚上的盛装游行,这次的主题变了,形式也改变了,但是没变的是观看游行的人们提前自觉地等候在观看区。工作人员手持亮光棒协助游人通行或寻找最佳观看位置,组织者和配合者达成了一种默契,以致表演结束后上万游人的散场都很顺畅自然。 感受“和食” 为了让游客充分体验异国餐饮文化,旅行社尽量安排地方特色餐。日本的餐品特点自然是每餐几个品种,定量地装在不同的器皿里,品相雅致、口味清淡且食物偏冷。在我们团里既有来自内蒙古草原的,也有来自蜀地重庆的,一到用餐他们就要寻找盐、酱油、辣酱和辣椒油。
在东京的最后一个晚餐是自理,正好我们所住饭店附近有一家餐馆,大家也就体验了一下更为正宗的日餐。那晚,来自内蒙的朋友也正好到这家餐馆用餐,他们根据菜单的图片各自作了选择,结果端上来的整套乌冬面餐和野菜面餐他们谁都没有吃下,因为乌冬面是用木桶泡在冰块里,野菜面分装了五小碗也都是冷的。习惯了烤肉热食的内蒙朋友很难下咽。我在品尝“和食”中也感到饮食文化因地域不同确实差异很大,不过清淡的“和食”对人的健康还是有益的。 旅途小事种种 5年前我第一次到日本旅游时就了解了他们在环保方面的一些做法,比如公共场所是不能随便吸烟的,要在指定的地点,而且一些男士还随身携带烟灰盒,自行处理烟灰和烟头。5年后这些做法仍然保持得很好。此外,日本人口也很密集,但在公共场所人们习惯自觉遵守秩序,行车按规定线路和时速,注意礼让,偶尔鸣笛按喇叭,不是为了超车加速而是为了向对方的礼让表示谢意。过马路时行人严格按照标志灯的指示。在公共场所人们的手机都置于震动状态,即使接听也是轻声简要地通话。 5年的时间不长,倏忽间本州重游;5年的时间不短,天随意富士再赏。5年的变化不少,似相识城市景观;5年的变化不大,仍熟悉环境依然。
继续阅读
2000年10月,国旅、中旅和中青旅首发了日本本州线的旅游,当时参团每人要支付16 000多元,相当于12天欧洲游的费用。现在,这条线路已成为首次去日本旅游的人常选的线路,它在短短的6天行程中安排了大阪、京都和东京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以及体验新干线、亲临富士山和乐游迪士尼,而费用已降到6500元左右。因此,我决定利用短暂的休假陪亲朋好友再游本州线。在这次重走常规线的过程中,我不仅体验了旅游的乐趣,同时也感受了城市的变化与发展,以及服务给游客带来的对一个国家、城市的深刻印象。 大阪城的变化第一天抵大阪后,我们被安排在机场附近的饭店。虽然只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标间,但接待的热情、居所的清洁和“和食”的标准却一点未变。次日晨我们就前往大阪城了。
走近大阪城,我发现了很多变化:一是在城周边新增了贩卖纪念品和餐食等服务场所,这些场所的小建筑与景点配置得相得益彰,并未改变古迹环境的整体风貌;二是由于正逢秋季,大阪市在古城下举办了菊展,在排列整齐的菊花装点下古城更具魅力;三是因周末游人较多,较之5年前增加了一些人气,但并不喧嚣。 大阪逛街所见参观古城后常规安排是游览商业街心斋桥。与我印象中的心斋桥相比,好像有些店铺变了,装修自然也改变了,比以前更热闹了。很巧的是,赶上了一家公司店庆,店庆形式是由请来的传统贺庆演出人员着传统和服,在木棍的敲击点下缓缓前行,进入商场后引领人高声致辞,然后由舞姬向众人发放小纪念品。这样的庆贺群体类似我们春节的舞狮队。让我惊奇的是,舞姬所穿的木屐好像两只硕大的黑木板凳,每走一步都要非常小心翼翼地抬腿落脚,短短的一段路要走上十几分钟,但游客们却很愿意驻足。 重游金阁寺当我再次接近金阁寺时,车流的密集和停车场车辆的增多让我吃惊不小。5年前第一次游览时那种寂静古寺的感觉没有了,不知道接下来再见金阁寺时能否重新体验那种眼睛一亮的感觉。
随着人流,我们渐渐接近了金阁寺。隔岸相望,虽然身边多了众多的游人,但被良好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景色依旧,我深感庆幸,赶紧抓拍了几张照片。再随人流前行,后园清净的枫林成了游人休憩场所,祈福殿前新增了几台形似自助售货机的设备,亲身体验才发现,原来是类似我们寺庙的签筒,想求签的人只要投入100日元,机器就会随机送出一个签。求签人会把此签带走或绑在门口的树上,以求得神的保佑。 雨中大涌谷大涌谷是一个火山容貌景点,比起5年前它的变化最大。山下的芦之湖建起了直通火山的缆车,山上的停车场扩建了。由于有了缆车站,商厅也增多并且扩建了。除了仍保留的被称作“黑玉子”的火山长寿鸡蛋外,还增加了仅在一个店的专柜售卖的芥末冰激凌蛋筒。
日本人用餐时生鱼片、拌米饭等都离不开芥末,没想到还把冰激凌制作成了芥末口味,可惜我们到达这里时芥末冰激凌已经卖完了,没有品尝到这个特殊冷饮,不知味道如何。我看到来这里旅游的人都在踊跃地购买黑鸡蛋,打着雨伞边剥蛋皮边趁热吃蛋。按照这里的说法,吃1个蛋增寿7年,2个则翻番,但3个就无效了,这正好符合了人体营养的需求,还提示了大家做人不能太贪心了,凡事都要适可而止。雨中的大涌谷其实更有特色,时隐时现的山景拍出来更有火山的味道。 富士山插曲想起5年前在富士山五合目拍的照片,没有人认为那是富士山,只好戏称之为“大青山”了。也许是天阴,也许是云的包围,我们没有见到印象中的雪顶富士山。当时,我以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富士山顶的雪已被融化了。然而,这次我幸运地赶上了天公作美,在晴朗的天空下,我们团的人都意外地观赏到了富士山真貌。一般旅行社的行程安排是远眺富士山。这次团里的外地游客认为如果没有亲临富士山就等于没来日本,很想登山一游。导游同意了他们的要求,每人因此需追加费用3000日元,但前提是天气允许,因富士山常年被云层笼罩,很难真正露面。天随人愿,用过早餐后,眼看着本来被雾气遮盖的街景逐渐明朗起来,我们按计划向东京方向出发,不久我们见到了蓝天白云下的富士山,全车人都激动起来,要求直上富士山,并且请司机把车开得慢一点,有拍照的,有录象的,很是热闹。车行至富士山路口,司机拿出一盘录像带请导游为大家播放。录像带是介绍富士山形成历史的专题片,片尾部分是环保的内容。正如片子中介绍的那样,我上山后仔细观察,这里果然没有垃圾桶。为了保护环境,游人如有垃圾要自行带走处理。大家也都很自觉地遵守了这一规定。
在日本的全程旅游中,只在富士山停车场下车时,有商店的人向每位游客发票,但这张票是用来在指定的店内专柜领取小纪念品的。这种做法比起进店购物打折更让游客感动。 迪士尼的热情第一次游东京迪士尼意犹未尽,这次再游迪士尼仍是快乐多多。首先,从进门开始,工作人员的着装都是根据角色设计的,园中活动着很多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如米老鼠或小矮人。他们摆出各种有趣的姿势与游人合影,很热情地带着小朋友们做游戏。其次,这里的工作人员使人充分感受到热情和活力,环游火车的司机一天不知要绕多少圈,但遇到游人总是热情地挥手致意。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如果你请他帮忙指路或拍照,他都会很认真、很热情地为你服务。还有晚上的盛装游行,这次的主题变了,形式也改变了,但是没变的是观看游行的人们提前自觉地等候在观看区。工作人员手持亮光棒协助游人通行或寻找最佳观看位置,组织者和配合者达成了一种默契,以致表演结束后上万游人的散场都很顺畅自然。 感受“和食” 为了让游客充分体验异国餐饮文化,旅行社尽量安排地方特色餐。日本的餐品特点自然是每餐几个品种,定量地装在不同的器皿里,品相雅致、口味清淡且食物偏冷。在我们团里既有来自内蒙古草原的,也有来自蜀地重庆的,一到用餐他们就要寻找盐、酱油、辣酱和辣椒油。
在东京的最后一个晚餐是自理,正好我们所住饭店附近有一家餐馆,大家也就体验了一下更为正宗的日餐。那晚,来自内蒙的朋友也正好到这家餐馆用餐,他们根据菜单的图片各自作了选择,结果端上来的整套乌冬面餐和野菜面餐他们谁都没有吃下,因为乌冬面是用木桶泡在冰块里,野菜面分装了五小碗也都是冷的。习惯了烤肉热食的内蒙朋友很难下咽。我在品尝“和食”中也感到饮食文化因地域不同确实差异很大,不过清淡的“和食”对人的健康还是有益的。 旅途小事种种 5年前我第一次到日本旅游时就了解了他们在环保方面的一些做法,比如公共场所是不能随便吸烟的,要在指定的地点,而且一些男士还随身携带烟灰盒,自行处理烟灰和烟头。5年后这些做法仍然保持得很好。此外,日本人口也很密集,但在公共场所人们习惯自觉遵守秩序,行车按规定线路和时速,注意礼让,偶尔鸣笛按喇叭,不是为了超车加速而是为了向对方的礼让表示谢意。过马路时行人严格按照标志灯的指示。在公共场所人们的手机都置于震动状态,即使接听也是轻声简要地通话。 5年的时间不长,倏忽间本州重游;5年的时间不短,天随意富士再赏。5年的变化不少,似相识城市景观;5年的变化不大,仍熟悉环境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