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业务外包中应关注的若干问题
来源:张保军
小编:我爱卡
2006/09/28
外包(Outsoursing)也称专业化服务,是指某一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公司为发卡银行提供优质服务的商业运作形式。目前,一些国际上知名的银行卡专业服务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纷纷登陆并积极争取合作伙伴,如第一资讯(FDC)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合作,把Visionplus国际卡软件产品卖给三家银行,为三家银行提供国际卡系统支持服务;交通银行使用了Cardlink、Essentis国际卡软件产品;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也使用国外发卡系统发行国际贷记卡;浦东发展银行与花旗银行合作发行国际卡;工商银行与美国运通公司合作发行牡丹运通卡;招商银行引入台湾信托咨询顾问团为其银行卡业务发展出谋划策……以上实例充分说明了我国加入WTO后,各商业银行已经迈出了交流合作、业务外包的一步,开始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理念来经营、管理银行卡业务,走向专业化服务之路。本文就发卡银行在银行卡业务外包策略上,应特别关注的一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外包要因行而异,一行一策
自1951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第一张银行卡以来,银行卡的发展已有54年的历史。无论是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等大环境,还是发卡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现在都有了一个相对成熟、完备的条件,银行卡业务的外包也已成为成熟的做法。我国银行卡业自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第一张银行卡至今不过20年。这期间,特别是1993年“金卡工程” 启动后,我国逐步实现了跨行ATM、POS以及网上银行部分业务、部分发卡银行柜面业务的联网通用,银行卡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但对外包服务而言,我国银行卡市场委托服务的概念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发卡银行对外包可降低成本、减少复杂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疑虑。国内发卡银行特别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分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建系统,自行开发商户,投入终端,有自己众多的网点支持服务,如工商银行网点就有25 000多家。因此,银行卡业务外包要根据区域区别对待,不同发卡银行、不同地区实施的外包策略应不同,只有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外包政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关注外包公司的信誉
在做出外包服务的决策前,发卡银行要对外包公司进行全面的考查、摸底,探明外包公司的信誉、实力和业务处理能力,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公司,是否满足自己外包的要求。国内虽然有一些外包服务公司,除中国银联外,少有规模较大、管理服务水平高的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公司。国外服务公司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发卡银行要做好对外包公司的资质调查,选择信誉度高、管理服务水平高的服务公司。其原则就是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争取其他方面的方便;否则,即使其他条件再优惠也不能把业务外包出去。2005年6月美国信用卡资料外泄事件对发卡银行提出警示,国内发卡银行在选择和决定外包时要慎而又慎。人民银行也要求国内各商业银行加强银行卡交易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切实保护好持卡人账户资金安全。
三.做好外包前的调研分析,确定外包范围
一是发卡银行在业务外包前要做好对银行卡业务的经营策略分析,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做好业务外包前的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弱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分析,做好业务外包前的调查,对本行银行卡业务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银行卡业务经营发展规划,外包是否比自己做得更好,外包是否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外包对自身业务经营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做详细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评估决定外包的可行性。
二是银行卡业务外包前必须对发卡银行的整个业务进行细分,详细列出业务种类。银行卡业务可以分为多个环节,如收单环节的机具安装、维护、商户发展、培训、代理收单、对账、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维护、系统集成、运行、设备租赁、销售等;发卡环节的邮件处理、资信评估、透支催收、系统开发维护、代理发卡、财务管理等。在诸多业务中哪些是可以外包的,哪些是不可以外包的,必须依据发卡银行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范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系统、业务规模,还是网点、发卡机构、ATM、POS等机具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外包的业务范围应该集中在账单、卡片邮寄方面,其他方面的工作自己完全有实力办理。一些小型商业银行由于受到本身技术、人力、网点等的限制,发卡时间晚,业务经营规模小,又想尽快发卡,外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借助外包公司专业化服务尽快提高自身的银行卡经营管理水平。
四.外包要特别注重防范风险
发卡银行把所有的发卡数据全部外包给专业化服务公司,看起来比较省事,不用再为系统升级、改造费心,只要按合同付给对方费用即可,但从风险方面讲,所有信息资源的外包,实际上是将自己的客户资源及发卡银行本身的信息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他人,条款约定、人员流动以及外包公司的重组、骨干力量的流失、技术支持服务不到位等都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因此,保护好自身利益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发卡银行在业务外包前要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做好风险的识别、评估、风险应对策略,防患于未然。
五.外包只是业务经营发展的一种手段
1.外包并不能“包打天下”
外包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银行卡系统上线和发行国际卡的速度,尽快使发卡银行获取客户和市场资源,但系统上线后银行卡业务经营水平能否得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能否得到提升,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内功修炼,借鉴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不断改造业务处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计算机系统,创造良好的银行卡受理环境,努力开拓市场。
2.在发卡系统软件开发、维护、系统集成和运行方面,外包不一定能降低成本
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2001年经过多方论证,最后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引进了某知名信用卡公司的国际卡发卡系统,到2002年11月投产上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该行先后有近百名技术和业务人员参与项目的业务需求编写、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投产等工作,系统作为综合业务核心系统的一个外挂系统投产上线后,仍存在很多问题,经过3年多的多次优化,产品性能虽然得到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客户化的需要,而且每一次维护升级都要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所以,从成本上看,系统外包与自行开发设计国际卡发卡系统相比较,并没有节约多少成本,且自行设计开发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才,为以后的业务发展注入动力。
3.外包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原动力
创新包括银行管理方式、制度建设、产品服务等诸多方面,但无论发卡系统的外包,还是其他银行卡业务的外包,都不能提高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的创新能力,外包虽然可以吸收到一些国外银行好的业务管理做法,但这些先进做法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借鉴,不能照办。国内银行卡的金融创新还要坚持本土原则,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六.外包过程中要借鉴和学习,做好中西文化的融合
发卡银行在业务外包的同时要善于向外包公司学习,积极吸收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改进自身的不足。如在产品设计及业务处理流程上,国外成熟的国际卡发卡系统在很多方面优于自己开发的银行卡系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Visionplus发卡系统为例,该软件产品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虽然在应用技术上已不再先进,但该软件产品模块化、参数化的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CMS为核心模块的银行卡业务处理、每一个模块中业务处理的合理性及处理过程中的控制、良好的系统可扩展性等都显示出其不错的系统性能。但国外产品大多是一个单纯的发卡系统,在会计账务处理、报表统计、联机操作等方面还非常薄弱,不能适应国内商业银行的需求,需要进行大量的系统二次开发和软件测试工作,才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业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发卡银行要与外包公司做好充分的交流沟通,系统改造要符合国内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的原则,保证很好地挂接到发卡银行的核心计算机系统上,同时业务处理要符合国际规则,保持系统原有功能。
目前,国际上一些知名的银行卡机构正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内银行卡市场,在发卡、收单和网络转接等方面展开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应在现有联网通用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合作交流,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提高持卡人用卡频率、用卡购物消费比例,提高特约商户普及率,把国内银行卡业务做大、做好。
继续阅读
一.外包要因行而异,一行一策
自1951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第一张银行卡以来,银行卡的发展已有54年的历史。无论是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等大环境,还是发卡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现在都有了一个相对成熟、完备的条件,银行卡业务的外包也已成为成熟的做法。我国银行卡业自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第一张银行卡至今不过20年。这期间,特别是1993年“金卡工程” 启动后,我国逐步实现了跨行ATM、POS以及网上银行部分业务、部分发卡银行柜面业务的联网通用,银行卡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但对外包服务而言,我国银行卡市场委托服务的概念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发卡银行对外包可降低成本、减少复杂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疑虑。国内发卡银行特别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分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建系统,自行开发商户,投入终端,有自己众多的网点支持服务,如工商银行网点就有25 000多家。因此,银行卡业务外包要根据区域区别对待,不同发卡银行、不同地区实施的外包策略应不同,只有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外包政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关注外包公司的信誉
在做出外包服务的决策前,发卡银行要对外包公司进行全面的考查、摸底,探明外包公司的信誉、实力和业务处理能力,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公司,是否满足自己外包的要求。国内虽然有一些外包服务公司,除中国银联外,少有规模较大、管理服务水平高的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公司。国外服务公司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发卡银行要做好对外包公司的资质调查,选择信誉度高、管理服务水平高的服务公司。其原则就是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争取其他方面的方便;否则,即使其他条件再优惠也不能把业务外包出去。2005年6月美国信用卡资料外泄事件对发卡银行提出警示,国内发卡银行在选择和决定外包时要慎而又慎。人民银行也要求国内各商业银行加强银行卡交易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切实保护好持卡人账户资金安全。
三.做好外包前的调研分析,确定外包范围
一是发卡银行在业务外包前要做好对银行卡业务的经营策略分析,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做好业务外包前的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弱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分析,做好业务外包前的调查,对本行银行卡业务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银行卡业务经营发展规划,外包是否比自己做得更好,外包是否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外包对自身业务经营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做详细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评估决定外包的可行性。
二是银行卡业务外包前必须对发卡银行的整个业务进行细分,详细列出业务种类。银行卡业务可以分为多个环节,如收单环节的机具安装、维护、商户发展、培训、代理收单、对账、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维护、系统集成、运行、设备租赁、销售等;发卡环节的邮件处理、资信评估、透支催收、系统开发维护、代理发卡、财务管理等。在诸多业务中哪些是可以外包的,哪些是不可以外包的,必须依据发卡银行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范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系统、业务规模,还是网点、发卡机构、ATM、POS等机具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外包的业务范围应该集中在账单、卡片邮寄方面,其他方面的工作自己完全有实力办理。一些小型商业银行由于受到本身技术、人力、网点等的限制,发卡时间晚,业务经营规模小,又想尽快发卡,外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借助外包公司专业化服务尽快提高自身的银行卡经营管理水平。
四.外包要特别注重防范风险
发卡银行把所有的发卡数据全部外包给专业化服务公司,看起来比较省事,不用再为系统升级、改造费心,只要按合同付给对方费用即可,但从风险方面讲,所有信息资源的外包,实际上是将自己的客户资源及发卡银行本身的信息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他人,条款约定、人员流动以及外包公司的重组、骨干力量的流失、技术支持服务不到位等都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因此,保护好自身利益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发卡银行在业务外包前要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做好风险的识别、评估、风险应对策略,防患于未然。
五.外包只是业务经营发展的一种手段
1.外包并不能“包打天下”
外包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银行卡系统上线和发行国际卡的速度,尽快使发卡银行获取客户和市场资源,但系统上线后银行卡业务经营水平能否得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能否得到提升,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内功修炼,借鉴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不断改造业务处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计算机系统,创造良好的银行卡受理环境,努力开拓市场。
2.在发卡系统软件开发、维护、系统集成和运行方面,外包不一定能降低成本
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2001年经过多方论证,最后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引进了某知名信用卡公司的国际卡发卡系统,到2002年11月投产上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该行先后有近百名技术和业务人员参与项目的业务需求编写、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投产等工作,系统作为综合业务核心系统的一个外挂系统投产上线后,仍存在很多问题,经过3年多的多次优化,产品性能虽然得到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客户化的需要,而且每一次维护升级都要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所以,从成本上看,系统外包与自行开发设计国际卡发卡系统相比较,并没有节约多少成本,且自行设计开发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才,为以后的业务发展注入动力。
3.外包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原动力
创新包括银行管理方式、制度建设、产品服务等诸多方面,但无论发卡系统的外包,还是其他银行卡业务的外包,都不能提高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的创新能力,外包虽然可以吸收到一些国外银行好的业务管理做法,但这些先进做法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借鉴,不能照办。国内银行卡的金融创新还要坚持本土原则,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六.外包过程中要借鉴和学习,做好中西文化的融合
发卡银行在业务外包的同时要善于向外包公司学习,积极吸收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改进自身的不足。如在产品设计及业务处理流程上,国外成熟的国际卡发卡系统在很多方面优于自己开发的银行卡系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Visionplus发卡系统为例,该软件产品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虽然在应用技术上已不再先进,但该软件产品模块化、参数化的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CMS为核心模块的银行卡业务处理、每一个模块中业务处理的合理性及处理过程中的控制、良好的系统可扩展性等都显示出其不错的系统性能。但国外产品大多是一个单纯的发卡系统,在会计账务处理、报表统计、联机操作等方面还非常薄弱,不能适应国内商业银行的需求,需要进行大量的系统二次开发和软件测试工作,才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业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发卡银行要与外包公司做好充分的交流沟通,系统改造要符合国内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的原则,保证很好地挂接到发卡银行的核心计算机系统上,同时业务处理要符合国际规则,保持系统原有功能。
目前,国际上一些知名的银行卡机构正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内银行卡市场,在发卡、收单和网络转接等方面展开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应在现有联网通用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合作交流,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提高持卡人用卡频率、用卡购物消费比例,提高特约商户普及率,把国内银行卡业务做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