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搜一下~
下载APP
信用卡 > 信用卡新闻 > 我爱卡独家报道

信用卡业务分拆独立经营,或将成为一场“大戏”

来源:我爱卡 小编:李开旋 2016/09/05

  9月2日晚,多家媒体报道了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促进金融服务和消费升级,降低服务成本,发展普惠金融,推动信用卡业务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公司拟独资设立信用卡业务独立法人机构,公司名称暂定为“中国光大信用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金额不超过100亿元。

  公告指出,此次投资将探索信用卡经营新模式,促进信用卡业务进一步发展。信用卡业务实行公司化运作,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更加切合业务特点的经营管理策略,有利于促进信用卡业务的专业化经营,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金融和服务需求。

  提出信用卡业务分拆“子公司”化的,光大并非第一家,2015年7月中信银行发出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开展信用卡业务公司化改制,并将设立中信信用卡公司。而民生银行更是早在2008年1月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就曾表决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投资成立全资信用卡公司,注册资金16亿元人民币,但是当时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复。2016年1月董事会再次通过《关于成立中国民生信用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事项变更的决议》,将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国民生信用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98亿元。

  信用卡业务是银行各业务条线中最早以专营机构或直属机构运作的,从2002年开始,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纷纷成立,其中工行、建行是总行内部相对独立核算的专业化经营机构。此后,信用卡业务历经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尤其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压力下,信用卡业务显出了它的“亮点”:既能带来利息收入,又能带来手续费等非息收入,不少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信用卡被视为重要的中收增长点。

  中国信用卡从2002年的2300万张增长到2015年的5亿多张,2002年的工行信用卡仅500多万张(含准贷记卡),到2015年底工行信用卡发卡量已经超过1亿张,年消费额超过2万亿元,是2002年的70多倍;贷款余额3662亿元,比2002年翻了263倍。下图为工行、中信、民生和光大四家行的发卡量、交易额和营收的对比图,考虑到统计的一致性,选择了2008年和2015年两个时间点。

 

 

 

  自2002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力之初的信用卡事业部模式,对后来信用卡业务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表现在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多变、市场风险可控、激励机制灵活,因此各大银行都在采用事业部方式。但是虽为事业部相对独立发展,但并非完全的的成本独立核算,经营中的一些成本也并非完全市场化定价,因此也无法完全核算经营成本与收益。

  2015年上市银行的年报中,有七家银行公布了信用卡业务营业收入,招行以363.27亿元居第一位,较2008年增长了8.8倍;中信增长了14.1倍;光大为180.97亿元。而且从2016年上半年年报中显示,几家银行半年收入均已超过2015年全年收入一半,但其中利润有多少还无从得知。

  银行成立单独的信用卡子公司,已不存在多大操作和经营上的障碍,关键还在于监管层的意见。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升级换代,监管层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在2015年就提出将积极推动银行业务管理架构改革,其中就有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改革。制度性破冰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另外就是法律政策层面问题。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投资非银机构,因此现阶段商业银行尚不能实现分拆资产成立子公司。不过《商业银行法》也提到“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的口子,也有可能为监管层以试点的形式尝试进行子公司制改革提供依据。

  再有就是与分支行的市场关系问题。目前信用卡业务都依托总行母体,以及分支行的渠道。如果信用卡业务分拆后,如何协调与分支行的业务关系,也是亟待厘清,毕竟很多业务还需要借助母行网点渠道来完成。信用卡业务分拆成为子公司后,必然要涉及到部门间资源共享和协同、不同条线之间的协作和定价,以及考核问题。

  美国信用卡市场在七十年代,群雄逐鹿的信用卡市场渐趋明朗,以万事达卡和VISA为代表的银行系,和以运通、大来领衔的公司系进行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进入八十年代后,美国信用卡市场迎来了又一轮信用卡发展的高潮,以MBNA、CapitalOne、Discover和新兴的Credit One等为代表的独立的、专业化的信用卡机构应运而生,相继进入了信用卡市场,经过三十年发展已经成为美国信用卡市场重要的力量。

继续阅读

办卡推荐 更多卡片

更多卡片

贷款推荐更多贷款

更多贷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