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搜一下~
下载APP
信用卡 > 信用卡新闻 > 我爱卡独家报道

如果我们也要抄写《信用卡章程》,真相会是这样。。。

来源:我爱卡 小编:秦菲菲 2016/05/20

  (作者:董峥)这几天,南昌一对新人在新婚之夜,铺开纸张工整地抄写党章的新闻流传网络,赞许者有之,批评者不少,戏说者更甚。虽然在新婚之夜“抄写党章”之事,作为常人来看总有些不可理解,但是,为了自己的信仰,做什么也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只要他们没有违法,也没有危害他人,至于他们是抄写党章也好,或做其它事情也罢,外人倒也大可不必品头论足。

  很多人以抄录经典文献为生活乐趣,有人手抄《金刚经》、《佛经》,以表达自己的虔诚,也从中陶冶了情操。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靠手和笔撰写了多少著作、文字,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在没有电子书写工具的条件下,他们只能靠手工抄写誊录。著名的《永乐大典》3亿7千万字,就是由2000多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书法较为瘦长,类似欧书,看起来流畅挺拔俊美。

  前不久,朋友从日本给我带回了几张日本的信用卡申请表,自己也从香港带回了几张香港的信用卡申请表,在研究和欣赏这些申请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差异。正好和“手抄”这个千百年的优秀传统联系到了一起,正是服务意识上的差异,觉得持卡人也该手抄一份《信用卡章程》了。

  经常接到媒体的咨询,有些记者问及信用卡有哪些“陷阱”。遇到这句问询都会回复道:要么请改变“陷阱”的思维,要么不要采访。很多信用卡用户受到媒体的影响,在用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时候,特别是有费用支出,首先想到的这是信用卡的“陷阱”。

  那么信用卡到底有没有所谓的陷阱呢?在银行的信用卡申请表上,所有的相关规定都写的清清楚楚,尤其是用卡所涉及到的各种费用,也都在申请表中详细列出。但是即便这样,依旧还有用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指摘银行的费用是“陷阱”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发卡银行在服务细节方面的问题了。

  对比了一下日本、香港和国内的信用卡申请表,日本和香港的申请表采用的是多折页的形式,国内绝大多数的申请表采用了单页。差异就在于,日本和香港的申请表除了申请信用卡所需要填写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的表格外,同时附加相关信用卡个人信息使用授权、信用卡相关条款、使用细则等资料。也就是意味着,申请人填写完申请表和资料使用授权交与银行后,条款、细则和通告等资料都可以保留给申请人保存,持卡人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办理信用卡应该注意和了解的信息。日本的信用卡申请表做的很精致,体现出服务的细心周到,既有申请表,还有如何填表、回邮的教程和有关的说明。

  反观国内信用卡申请表,由于绝大多数都采用单页方式(以前也使用折页表),一面是申请所需填写内容,另一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如蚊子般大小的文字,将《领用合约》、《信用卡章程》、《收费表》堆列其上。而申请人是否能够看得清楚,甚至能否看懂这些拗口的文字内容,都很难说。就是这样一份申请表,在申请人填写完成后与所递交的资料全部交与银行,直到拿到信用卡的过程中,如果申请人想了解一些使用信用卡的相关规定,都没有任何文字资料。

  在信用卡网络化服务越来越强大的状况下,信用卡的申请、办理都只是“一指间”的事。而与办卡相关的这些信息需要了解的时候更是无处查询了,似乎每一个申请人都是用卡高手。“提高服务质量”是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它是需要很多“细节”的落实来支撑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而信用卡的服务就是要从很多细节出发,真正去了解持卡人的需求以及消费心理。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服务功能的设计,都要考虑到产品所针对的持卡人的需求。

  信用卡“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精耕细作”的时代早已开始,靠规模化驱动已经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性驱动。银行为了增加活卡率,采取各种高成本手段挖掘用户、激活睡眠客户,有馈赠积分、刷卡奖励、特惠补贴等手段层出不穷。然而有没有想过,银行花费高额成本开发了用户,而用户为何办了卡却不开卡使用呢?也许,这位客户办卡凭的是冲动,而拿到卡后,却真的是不会使用,甚至是不敢使用,其中可能就是差了给他一份《用卡服务指南》的“距离”。

  银监会早就要求银行机构要对服务收费进行明码标价,服务内容也要进行公示,信用卡相关的规章制度、收费标准等信息更应该让持卡人明确了解,要让持卡人明明白白用好卡,实际上也降低了银行工作的压力。对于日渐成熟的持卡人,信用卡服务的升级都必须以服务客户为核心思想,从短期来看,服务升级能够吸引更为成熟的持卡人;从长期来看,全面提升信用卡服务水平,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是符合信用卡发展趋势的。

  我期待发卡银行能给我留下一份用卡指南,别让信用卡用户和我一起将《信用卡章程》抄一遍的情况发生。

继续阅读

办卡推荐 更多卡片

更多卡片

贷款推荐更多贷款

更多贷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